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1942年冬,日軍對膠東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“掃蕩”,其中一路於11月19日沿著煙青公路進入位於膠東根據地腹地,進行所謂的“拉網式掃蕩”。

這次敵人來勢非常凶猛,進入馬石山地區後,把“網”越拉越緊,推進速度也越來越快。

八路軍膠東軍區第十六團(塔山英雄團的前身)二營按照上級以營為單位活動的指示,在營長田鬆、教導員薑民風率領下,迅速轉移到林寺山以南。

按照原定計劃,部隊應繼續向南轉移,尋找突圍機會。但由於途中不斷遇到逃難的老百姓,田鬆和薑民風害怕他們遭到日軍屠殺,便命令沿途收攏群眾,帶著他們一同轉移。

可是很多群眾都是扶老攜幼甚至趕著牲口,從四麵八方湧來的,加上二營指戰員共有600多人,這使得整個隊伍行動非常緩慢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11月23日,部隊和群眾來到距馬石山主峰不到20裏處時,偵察人員突然前來報告,說是萊陽、棲霞據點的日偽軍由西向東撲來,而水道據點的日偽軍則自東向西撲來,我方軍民已完全被敵人包圍了,形勢萬分危急!

這天下午,田鬆和薑民風召集幹部們開會討論當前形勢,決定無論如何要在當天夜裏突圍出去,還要帶上逃難的群眾。

可以說,這無疑是一個看起來無法完成的任務,但八路軍幹部們共同下定了決心:不管將要麵對多大的困難,這兩個目標決不能改變!

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安撫好群眾。一開始群眾東一夥西一堆,再加上大人吵、孩子哭,亂糟糟地讓戰士們非常頭疼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薑民風隻得跑到群眾當中去做工作,告訴他們:“我們是人民的隊伍,一定要把大家全部帶出去,但是希望大家千萬要保持安靜、聽從指揮。”

有不少老百姓是趕著牲口來逃難的,特別是毛驢亂叫,很容易暴露目標。

一位有經驗的老農便提議,隻要在毛驢尾巴上吊一塊小石頭,毛驢就不叫喚了。

一開始眾人都不相信,沒想到試了之後發現這個辦法果然管用,不禁都對那位老農嘖嘖稱讚。薑民風得知此事後高興地說:“哈哈,這正是‘軍有一老,如有一寶’啊!”

按照眾人商定的計劃,全體人員在午夜開始突圍。為了掩護群眾,五連連長王長襄主動請纓,要求率全連擔任先頭部隊,負責在最前麵開路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得到營首長批準後,王長襄立即回到連裏,給全連指戰員確定了突圍要求:一是行動一定要隱蔽迅速,絕對不允許驚動敵人;二是萬一遇到敵人攔擊,盡量用刺刀解決戰鬥,不要急於開槍。

全連指戰員都明白,這次突圍艱險重重,必定是一場要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的惡戰,因此大家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。

午夜到來了,全體軍民正式開始了突圍行動。王長襄雖然是連長,卻手持上好了刺刀的步槍、腰插著手榴彈,親自頂在最前麵。戰士們都緊緊地跟在他身後,向前摸索前進。

敵人圍繞馬石山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包圍圈,雖然夜間沒有行動,卻點起了連綿不斷、望不到頭的篝火,如同用線串起來的燈籠,好似陰森可怖的“鬼火陣”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按理來說,一支600多人的軍民混編大隊要想突破這道幾乎密不透風的封鎖線,簡直比登天還難。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,奇跡偏偏在這個晚上發生了。

由於有熟悉地形的本地群眾提供線索,田鬆、薑民風等人經過反複偵察和研究,把突破口選在了山腳下一條河的淺水處。從這個地方過了河,又正好有一堵突出的岩壁可以掩蓋行蹤。

巧合的是,由於岩壁頂上特別大,值守的偽軍士兵被寒風猛吹,凍得受不了,躲到別的地方去了。日軍也怕冷,全部在不遠處的村子裏休息。

也就是說,敵人這道看似密不透風的封鎖線,實際上有一個巨大的漏洞。

然而,突圍的過程還是頗為驚險。當負責開路的王長襄帶領五連指戰員剛通過這堵岩壁時,竟迎麵碰上一夥巡邏的敵人,人數大約是一個班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一旦這夥敵人嚷嚷起來,會驚動所有敵人,後果不堪設想!

這個突發情況讓五連指戰員的神經驟然緊張起來,一名性急的戰士低聲問道:“連長,有敵人!怎麽辦?”

在這個危急關頭,王長襄卻異常鎮定,他從敵人的軍帽形狀判斷出這是一夥偽軍。他知道這些偽軍大都貪生怕死,便揚起手中的刺刀,用威嚴而冷峻的語調低聲喝道:“要死還是要活?想活命就閃到一邊去,不要出聲!”

戰士們幾乎同時把手中的刺刀舉起來,在月光的照射下,一排排的刺刀閃耀出刺眼的寒光。

那一夥偽軍猛然看到一百多人的隊伍出現在眼前,知道那是八路軍, 明白自己不管是大聲嚷嚷還是開槍攔擊,都會在眨眼之間被消滅幹掉,因此根本不敢輕舉妄動。

軍史上一個奇跡:六百多人被敵軍包圍,一槍沒放卻驚險突圍

當王長襄說出那句話之後,這夥偽軍不知是被五連指戰員的刺刀陣嚇懵了,還是不想給鬼子當替死鬼,竟齊刷刷地抱著頭跪在地上。

有意思的是,直到600多人的軍民混編大隊全部通過“鬼火陣”,這夥偽軍才抬起頭來,但他們害怕被日軍處罰,根本不敢提放走八路軍的事。

八路軍部隊就這樣掩護群眾,一槍沒放、有驚無險地突出了敵軍的重圍。

有不少人都認為這次突圍是軍史上的一個奇跡,並將成功突圍的原因歸結為種種巧合,薑民風卻說:“真正起決定性作用不是巧合,而是‘兩軍相遇勇者勝’的氣勢,隻有這樣的氣勢才能造就奇跡!”

參考史料:《烽火憶抗戰》、《鏖戰齊魯: 抗日戰爭回憶錄》、薑民風回憶文章等

宋誌平:做企業不要隻看到設備、產品和現金,最重要的要看到活生生的人
券商2025年首批“金股”出爐 A股震蕩態勢或延續